永辉便利店加速扩张 社区生鲜蓝海打响抢地战

社区生鲜店“攻城略地”形势加剧。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12月30日,永辉生活将迎来第200家门店的开业,其于2017年共新开166家门店,是上年新增门店数的六倍多,并且新开辟多个进驻城市。有分析指出,社区生鲜店在经历过去两年的试错后,或将迎来模块标准化下的快速复制,由于网点规模仍是盈利基础,先跑通模式的企业势必将在资本助推下,加速对核心城市优质社区资源的跑马圈地。

  六倍开店增速

  永辉旗下社区生鲜便利店加速扩店步伐。北京商报记者获悉,社区生鲜便利店“永辉生活”即将在12月30日迎来第200家门店。据了解,永辉生活的前身为2015年11月开业的“永辉会员”,截至2016年底的门店数为32家,拓店节奏突然在2017年下半年迎来“开挂”。数据显示,2017年永辉会员门店将新增166家,是2016年新增门店数的六倍多。这一提速现象在2017年下半年尤为突出,永辉生活在近3个月的新增门店数就达到100家,平均1天新开1家门店。

  与此同时,永辉云创方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永辉生活的开店速度在2018年还将继续加快,达到平均一天新增3家店的速度,预计在2018年将新增1000家店。另外,部分业绩好、获得用户认可的门店同事被允许以创业合伙人的身份与永辉共同经营,在获得更多门店收益的同时也为门店更快扩张打下基础。

  超级物种母公司“永辉云创”在这个12月因被腾讯“盯上”而分外引人瞩目。尽管12月16日,永辉超市公告已宣布腾讯受让永辉超市5%的股份,腾讯与永辉云创的交易细节尚未敲定。但据此前相关公告显示,腾讯对“永辉云创”明显更有兴趣,拟要增资并占有永辉云创15%的股权。业内人士认为,永辉云创原本就吸引有今日资本的投资,永辉生活作为永辉云创的另一个“亲儿子”,随着腾讯进一步入股,其扩张资本将更加稳固,跑马圈地也被提上首要日程。

  火拼在所难免

  永辉生活在区域性城市里逐渐跑通模式后,开始对全国市场跃跃欲试。永辉云创方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除原来的上海、北京等六个城市外,永辉超市在今年12月还进驻了四个新城市,分别为合肥、南京、苏州、杭州。值得注意的是,备受瞩目的社区生鲜品牌“生鲜传奇”的大本营合肥市也被列为了永辉生活的“新据点”。

  有分析指出,社区生鲜连锁店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区域性试错探索后,头部市场的火拼将在所难免,或将进入爆发式“抢地”阶段。生鲜传奇在今年11月获得2亿元融资后曾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2018年上半年会继续深耕合肥市场,并将于下半年拓展南京市场。永辉生活的扩张步伐明显加速,不仅早一步进入南京市场,而且还不放弃已产生“生鲜传奇”、“谊品生鲜”等社区连锁生鲜店的合肥市。

  面对社区生鲜蓝海,尽管目前尚未有一家品牌能达到全国性覆盖规模,但是良好地段和物业的数量相对有限,不得不需要企业抢先签约进驻。以合肥市场为例,生鲜传奇在合肥市所测算的店铺目标是800-1000家,这样在密度上基本就可达到合肥市的每个大型小区都有一家门店,而11月数据显示生鲜传奇目前在合肥共有34家店,与垄断规模相距甚远,还有很多空间留给其他品牌,竞争局势也会更加激烈。现在修炼内功,模块标准化,才能加速,永辉做足了。

  零售业观察评论人王利阳认为,相对来说目前社区商业市场尚处于价值洼地,还存在不少比较好的点位未被占领,还有更激烈的竞争空间。随着一些先行者的服务运营能力、品牌输出能力已经标准化,接下来他们肯定会以较低房租加快扩展市场,抢占更多优质点位取得先发优势。王利阳表示,社区商业的选址成本势必也会越来越高,最优的选址当然是尚未进入的空白社区,已经有竞争对手进入的市场则只能直面竞争。对于社区店来说,人员流动性有限,主要针对的是一公里内的相对固定的客群,因此常客是社区店生存的根本,培养常客资源至关重要。

  “规模”仍是盈利前提

  面积在二三百平方米的社区小店较超市、大卖场等业态来说在选址上相对容易许多,承担的成本也相对较轻,但是在抢占市场的初期,不盈利仍是主流形势。永辉云创在2017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仍为-8,151.05万元的负值,生鲜传奇等品牌也尚未进入盈利状态。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生鲜门店背后的采购、物流等方面的支撑成本很高,当门店数量很少时,很难覆盖后端的供应链、物流成本,必然要经历整体亏损,只有当门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才有机会出现盈利增长点。

  王利阳认为,生鲜店尚处于前期市场扩张的投入期,还不着急盈利,当他们的业务模式成熟、供应链稳定、门店布局达到一定密度了,盈利将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当下对于社区生鲜店来说,一方面要加速扩张门店数,形成密集“店网”后,能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分摊高昂的物流、仓配成本投入。另一方面,要尽快整合供应链资源,增强全品类的基地垂直采购能力,减少因供应环节过多产生的附加成本,从而争取到更多利润空间,形成价格优势反馈给消费者,更好的应对竞争对手。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