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注入,脱贫路越走越宽

2017年人均收入达3200元以上;60户贫困户住进钢结构房;建成9条通村小组道路方便村民出入;太阳能光伏提水成果转化示范项目解决了木令村18个村小组、1条居民街3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省科技厅挂钩帮扶后,坐落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木央镇西北部的木令村迎来了巨大变化,通过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实施一批科技扶贫项目、培训一批科技扶贫人才,让这个偏远山村一年一个样,2017年顺利实现脱贫出列。
下基层 开出脱贫“新药方”
精准扶贫,科技先行。 2015年,省科技厅挂钩帮扶木令村委会,成为木令村脱贫攻坚包村单位。
如何让广大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省科技厅结合富宁县实际,编制了《云南省科技厅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真扶贫扶真贫,想办法为村委会改善基础设施,扶持培育增收产业,用心用力用情帮扶脱贫。
为摸清帮扶对象情况,省科技厅深入实地入户走访群众,了解实情。“全村石漠化严重,可用连片田地少、生产生活水源匮乏、可持续增收产业缺乏、群众生活习惯落后……”富宁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原总队长、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李明彦说,科技厅选派9名驻村工作队员前往富宁县进行帮扶。经过队员、专家、学者一系列调研,针对症结,科技厅明确了“改善基础措施、提升硬件实力、壮大专业规模”等扶贫“药方”。
强基础 村子通路村民有房
近日,记者跟随省科技厅“挂包帮、转走访”回访工作组来到木令村,感受木令村的蜕变。
“以前这段环山路没有这么平坦,下雨时就别想出村了。现在好了,柏油路修到二级公路上。”车内,科技厅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肖君说,“眼前这条就是省科技厅积极协调文山州交通局,共同支持木央镇政府实施科技扶贫示范村通村道路建设项目修建的。”
“要致富,先修路。”肖君告诉记者,省科技厅积极协调文山州交通局,支持木央镇政府实施科技扶贫示范村通村道路建设项目,计划修建木令村委会辖区内25公里的11条通村道路,目前已建好了9条。
进村后,一行人来到60岁的朱富义老人家回访,他是村里的贫困户,2016年扶贫工作队将他家纳入民族特色钢结构安居房建设计划中。按照统一的建房面积标准,在其旧房旁建设了80平方米的钢结构新房。看着宽敞明亮的新居,朱富义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工作队的帮助,我们一家人做梦都没想到能住进新房。”
在木令村,与朱富义老人情况类似的95户贫困户,大多数住房都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甚至还住在树枝搭建的“杈杈房”里。为此,省科技厅协调云南昆钢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到木令村实施民族特色钢结构抗震安居房成果转化项目,每户按照1人40平方米、2人50平方米、3人60平方米、4人及以上80平方米的标准为建档立卡户建成了60套钢结构房,其中省科技厅挂钩帮扶的有56户,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稳固住房问题,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解难题 人畜饮水不再难
木令村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喀斯特地貌,缺水问题严重限制着其发展。
解决用水问题,对村民而言至关重要。在省科技厅的协调支持下,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富宁县水务局、木央镇政府共同在木令村实施太阳能光伏提水成果转化示范项目。项目将小木恩河的河水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二级提水至高位水池,消毒处理后将水送至木令小学及各村小组。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木令村18个自然村和木令小学近3000余人、3000头(匹)大牲畜的用水需求。
在离村10多公里外的小木恩河边记者看到,太阳能光伏取水设备正在高速运转着,设备通过由多块太阳能电池组件串并联组成的太阳电池阵列,吸收日照辐射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为整个系统提供动力电源。再通过光伏扬水逆变器对系统的运行实施控制和调节,将太阳电池阵列发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驱动水泵,并根据日照强度的变化实时地调节输出频率,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目前,该项目建设日抽水量200立方米/天, 输水距离3500米,,抽水扬程一级135米、二级305米,太阳能紫外杀菌消毒系统1套,为解决3000多人饮水困难及安全问题提供保障。
随着生存质量的提高,驻村队又帮助木令村安装了200盏太阳能路灯和20套垃圾池及焚烧炉,解决了转堡街和17个村小组群众夜晚出行难和生活垃圾处理难问题,群众生活环境极大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壮产业 致富有了新路子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关键。记者走进日升种养殖合作社时,10多头肥壮的小黄牛正从牛圈逐一牵上运输车准备销售。“合作社的牛销路很好,常常是供不应求。”合作社带头人张誉晶说,目前,已有母牛、小牛和种公牛共168头,卖出64头,收入33万元,23户社员进行了2次年度分红,每户每年获得1000元。
“驻村扶贫工作队对木令村群众养殖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发现当地群众尤其是苗族群众对本地黄牛有特殊的喜爱,在养殖上都愿意花功夫。”肖君说,省科技厅支持富宁县农科局在木令村实施了肉牛养殖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创新养殖模式,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实施后,72户农户自养,23户投入合作社养殖。实施过程中,省科技厅多次邀请云南农业大学、省草地动物所的专家到村委会为村民进行接种、饲料配置等肉牛养殖技术培训,养殖模式经过3年的实施,成效显著。
记者了解到,为了开拓种植业扶贫发展新思路,驻村队还为当地进行了苦参、香椿、小米辣三个品种的石漠化地区经济作物新品种新技术项目示范推广。结合木令村的具体情况,在木令村实施香椿和苦参育苗基地建设,准备每年改造500亩石漠化荒山,帮助木令村发展集体经济。
“接下来省科技厅将采取‘脱贫不脱钩’方式,对未脱贫群众加大帮扶力度,对脱贫群众继续进行产业扶持,防止返贫。”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松林表示,通过这些硬招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内生动力。 

相关产品

评论